菁菁校园

简介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菁菁校园
世界读书日|外语学院"不负春光,以书为友"主题分享
2024/04/25
作者:外语学院
来源:外语学院

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为营造良好书香氛围,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外语学院于4月22日举办“不负春光,与书为友”主题分享活动。该活动采取“好书推荐+好书共享”的形式,为师生搭建以书会友的平台,在传递知识,涵养素养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分享阅读的喜悦。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46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49


英语系白郁老师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

哲学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般人阅读的哲学入门书,论及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佛教、后现代以及解构主义,语言生动优美,触及灵魂深处,内容发人深省。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41


英语系牛一琳老师

《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

推荐理由:此系列丛书是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的力作,来源于其和妻子在长达2200余天的时间里,通过录音、随记等方式对女儿冬冬从零到六岁半的语言发展情况所做的近百万字的忠实记录,实属难得!书中以日记的白描纪实手法呈现了冬冬的语言表达,简单易读,部分内容还可扫码获取“实况录音”。该书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也值得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在闲暇时阅读。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38


日语系胡欣老师

《论语的生活智慧》

推荐理由:第一,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精辟地阐释经典,拉近读者与古文经典的距离;第二,该书使读者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和他所提示的为人处世道理的理解;第三,此书启迪生活智慧,指导现代人如何将学以致用,践行于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35


法语系刘天南老师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推荐理由:中国和中国人在非洲,是当下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到底在非洲做了什么?西方世界挑衅和质疑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和“掠夺非洲资源论”是否属实?作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在书中认真阐述了中国在非洲真正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有什么影响……她的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西方人认识真正的中国,也为不甚了解非洲及中非关系的中国人提供了参考。因而,这是一本难得的以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中非关系的客观读物。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32


法语系彭晖老师

《法国文化史》(全四册)

推荐理由:《法国文化史》由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前夜(16、17世纪)、启蒙与自由(18、19世纪)和大众时代(20世纪)四卷构成。这套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完善、最权威的法国文化史著作,是法语学习者和法国文化爱好者不能错过的好书。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28


英语系23级冼思彤同学

Silas Marner (《织工马南》)

推荐理由:主人公马南勤劳质朴,秉性善良,富于同情心。尽管他一再遭到命运的沉重打击 、受到不公正社会的伤害 ,几番身处绝境 ,但他仍能保持优良的品性,以崇高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收获了幸福的果实。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工业革命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获得面对困难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25


日语系23级臧荣光同学

《追风筝的人》

推荐理由:该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这本书不仅治愈人心,还真切地教我们长大,真实地让我们提前体会到人生中的悲欢与离合、遗憾与无奈、成长与救赎。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22


法语系23级吴文博同学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推荐理由:故事的开始,查理有着简单的头脑,但过着平凡却快乐的生活。在做了提升智力的手术后,他的智商迅速增长,对世界的认知也逐渐清晰。可是,查理作为实验的“成功者”,从某一天开始智商下降。在经历过智商的巅峰后,他又回到了最初的水平,他竭力的让自己思考,可无济于事。残忍的命运让他成为天才后,又将其变回最初的模样。在这本书中,我们不应囿于同情共鸣的思维定式里,我们更应该看到希望和人生的价值意义。正如书中的查理那样,他明白无论成功与否,都为人类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19


法语系23级曹景超同学

《悉达多》

推荐理由:本书讲述了一位俊美、富有的印度婆罗门在满足了物质甚至精神层面的需求后 ,迷失了生命的意义,之后通过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去寻找对内心深处困惑的答案,最终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本书既是作者黑塞的人生感悟,也是在文学层面探讨从宗教式的圆满生活到顺应自然式的世俗生活的转变,侧面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对比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4051317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