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语学院日语系举办《谈谈金融:日元、人民币》专家讲座

发布日期:2017-11-06 浏览量:

11月1日晚,日语系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研究员来我校日语系做题为《谈谈金融:日元、人民币及其国际化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日语系胡欣老师主持。讲座吸引了日语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参加。

刘老师从日元币值谈起,并提示“日元”这一名称本身就含有“圆亚洲共同的梦、用日元来统治亚洲”的意义;自“两”到“元”的那天起,日本就期待成为地区型的货币。日本央行在日本殖民地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发行货币,通过开创金融货币体系为战争融资。

刘军红研究员在讲解二战期间美英两国的秘密谈判

可见货币本身是一种制度,又具有“集财富权力于一体”的特征。货币已经超出一般经济生活的范畴,国家交往、政治博弈中发挥政治性作用。在日本的经济政治中,日本的政策决策者更关注货币币值的浮动,看汇率的变化。其实,大国之间的汇率战在二战前就已发生,可以说货币战争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强烈的操控意识丝毫不减,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尼克松冲击,在货币领域再次打败了日本。

日本曾于1999年提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元国际化战略。但因欧元诞生、2002年欧元现钞流通等而受阻。日本也曾尝试将标价与结算标价相分离,即标价用美元、用日元结算。但此尝试未果。美国对伊朗实施的金融制裁,日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蒙受损失。总体来说,日元在国际化方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市场以及受美国的规制。

关于人民币,刘老师谈到194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东北并开始发行人民币,由此构建起人民币在大陆的格局。一直以来,由于人民币在中国出口的计价比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其国际化进程尚属起始阶段。而货币国际化的追求目标有两种,即一是一般的国际货币地位,二是追求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基轴地位,即挑战现今的美元国际地位。目标不同,战略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从全球视角,国际交往,国际博弈中看待日元与人民币的国际化。

研究生向刘军红老师提问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刘军红老师就中国的泡沫与日本泡沫比较、东亚一体化的发展前景、2003年美国对伊动武的原因等问题分别详细解答。他分析泡沫产生的缘由之后指出,二者表面上有相似的一面,但中国流动资金市场量大流动性又差,因而不会形成日本那样的泡沫。关于东亚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刘老师指出,由于东亚经济体量严重不平衡,很难想象会形成东亚一体化,如果形成,则是一场灾难。而APEC模式可能更适合东亚。而针对2003年美国对伊动武的原因,刘老师回答说,美国实行的是石油、美元、战争三位一体的战略,当石油交易中美元结算受到威胁时,美国不惜动用战争手段来捍卫货币利益。

专家讲座接近尾声,刘老师提醒大家,目前中国经济中发生的诸多现象已经无法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等解释清楚。因此,需要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做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