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语学院日语系举办《日本电影纵谈》专家讲座

发布日期:2017-11-25 浏览量:

11月8日晚,日语系邀请《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译审来我校作《日本电影纵横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日语系张慧老师主持。讲座吸引了日语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参加。

王众一老师在演讲中

王众一老师在日本电影发展历史方面建树极高,为大家开展了两个多小时的动情讲座。王老师从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引出了日本电影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表现,说明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一种跨学科的表现方式。它除了和艺术、电影彩印有关,它还跟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美学观念、民众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电影是了解对象国的一个很有效的窗口,强调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媒体的重要性。

从日本电影的发展史着手,王众一老师讲述了关注日本电影的必要性,了解日本如何与世界对话,提出各国电影发展特点明显——“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又拥又抱,日本电影内部发票。”王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带领大家进入电影世界,以纪录片《水俣—患者及其世界》为例让同学们理解日本电影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日本电影的三个高峰期中,黑泽明的《罗生门》《七武士》、石原裕次郎主演的《疯狂的果实》为典型代表,石原裕次郎演绎了战后形成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一代人,是一个强调自我主张,个性张扬的形象,这一形象与这个世界之间的不和谐,洋溢着被家庭或国家等共同体所放逐者身上独有的“酷”与孤独。王老师还带领大家一起观看欣赏了人次过亿的《追捕》,让大家对日本电影有了更深的了解。分析了草创时期日本电影的社会文化来源与特点,介绍了电影大公司的产生过程是日本电影“三个创新”的产物,以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解释了日本电影发展过程中的活断层:战前(第一个黄金期)、战后(第二黄金期)、石油危机之后到90年代(全新一代崛起)、新世纪(新挑战与新动向)。关于日本电影的大众文化来源,王老师分别从文学、绘画、戏剧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电影对国外电影大量借鉴,使日本电影改头换面。

日本无国籍动作片,市川昆与《东京奥运会》,大岛渚与松竹新浪潮,山田洋次与《寅次郎的故事》,东映的武侠片和“无义之战”,90年代日本电影头号搅局者北野武,黑泽清的电影的重生与心灵救赎,40到80年代各类表现中日战争的电影,《人证》从电影到电视剧反映了日美关系的变化,沉没题材三次搬上荧幕,逆境中关于幸福与尊严的价值追问,后工业时代的反思,老龄化时代的温情,动画片中的等生大描写,日本电影中的群像互动,《百变狸猫》中的共同体意识等等,日本电影对港台、东南亚、中东、拉美的成功影响以及日本电影的国际化问题,在王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解下,同学们对电影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全面。

同学们就感兴趣的内容向王众一老师请教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王众一老师就日本电影内涵、日本动漫是否是文化入侵、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分别详细解答。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电影都可以读出深刻的内涵,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电影的理解可以多角度,以《沉没》为例,有比较就会意识到其中潜藏的潜意识,血腥充满暴力的画面更多的体现了日本电影的商业化发展效果,日本动漫的受众市场高度成熟,与日本的宗教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关于日本动漫文化入侵问题,王老师分析动漫中展现的价值观并非刻意表现,因为艺术家有自己的敏锐性,他们的想象力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的。谈到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王老师认为数字化电影从制作开始就是区域性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独区域,要扩大市场份额,追求全球化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