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喜报!外院两项作品获北京市2024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特等奖

发布日期:2024-08-30 浏览量:

在北京市2024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中,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推荐的两项作品同时荣获该项赛事特等奖,并获得该项赛事国家级比赛推荐资格。这也是继2023年我院两项作品获得国家级特等奖、二等奖以及北京市特等奖后,又一次取得优秀成绩。

3

该项比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旨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源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挖掘现实鲜活素材,把大主题蕴含到小故事中,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及多元立体传播格局,提升大学生用外语展现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华美学魅力的能力和本领。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和外语学院英语系于今年4月举办了国际关系学院初赛,全校本科各院系同学踊跃参加,共计征集优秀作品9件,展示了创作才能,绽放了青春风采。北京市比赛共计75件作品进入评审环节,我院推荐的2件作品均获得特等奖,其中1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推荐资格,名列前茅。

获奖视频风采展示

视频标题:新农有翼,数字腾飞

制作团队:汤国豪、张彤、杨诗甲、尼好、王心怡

指导教师:张雅雯

1

参赛作品介绍:

本视频属于“科创与我”赛道,以大学生汇报社会考察成果的形式展开。超市和餐桌上的美食似乎唾手可得,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其背后的新农产业。首都北京拥有尖端农业科研机构,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科创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进大田。在乡村振兴和科技兴国的大背景下,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打通首都科研院所到地方大田生产的循环渠道,对建设农业强国、夯实科创成果有着重要意义。视频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采用的先进育种技术,同时,展示了科创赋能后王金庄从千年古老村落到崭新数字弄潮儿的蜕变。同时具有尖端科创成果和技术落地应用,兼具技术高度和人文关怀。本视频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中国的乡村振兴和科技兴国战略实践,从小人物着眼,从细微处挖掘宏大价值,具有高度的国际传播价值,很好地用英语讲好了中国故事。

视频标题:面塑万象

制作团队:陈以昉、彭睿楠、潘子鸣、庞卓婉、赵梁博

指导教师:牛一琳、李菡

2

参赛作品介绍:在这条短片里,我们围绕“文化与科创”,聚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这一人物,介绍其在新媒体时代将面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借助科技传承并发扬面塑非遗文化的心路历程。短片中,郎佳子彧在学习和传承父亲与未曾谋面的爷爷中不断成长,从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中获得启发,用数字 3D 扫描和三维建模等现代“数字化”技术使老手艺焕发新生机,让面塑在年轻群体中“活”起来并开始在国际上传播,走向了世界。面塑万象,希望通过短片展示百年面人郎的精神面貌,以全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非遗面人的传承和趣味。